如何準確識別並迅速處理新生兒體溫異常的6個關鍵徵兆?(家長急救指南)

在新生兒照護中,準確監測和理解新生兒體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於初為人父母的您來說,確保寶寶保持適宜的體溫是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由於新生兒尚未完全發育成熟,他們的體溫調節系統比成人更為敏感,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因此體溫異常往往是健康問題的首個警訊。為了幫助您及時識別並有效處理這些情況,本文將提供一份家長急救指南,涵蓋如何準確識別並迅速處理新生兒體溫異常的6個關鍵徵兆。

在新生兒照護中,準確監測和理解新生兒體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於初為人父母的您來說,確保寶寶保持適宜的體溫是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由於新生兒尚未完全發育成熟,他們的體溫調節系統比成人更為敏感,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因此體溫異常往往是健康問題的首個警訊。為了幫助您及時識別並有效處理這些情況,本文將提供一份家長急救指南,涵蓋如何準確識別並迅速處理新生兒體溫異常的6個關鍵徵兆。從教您如何正確測量新生兒體溫,到識別潛在的健康問題,再到提供必要的急救措施,我們將全方位為您和您的寶寶提供支持。通過這份指南,您將學會如何在關鍵時刻作出迅速反應,確保新生兒的健康與安全。

新生兒體溫異常的6個關鍵徵兆

新生兒體溫監測基礎:了解正常範圍

正常體溫範圍與變異因素

了解新生兒不同體溫測量方式的正常範圍對於準確監測和評估他們的健康狀況非常重要。新生兒的體溫可能因測量方法和其他因素而異。以下是各種測量方式的一般正常範圍:

測量方式正常體溫範圍
耳溫35.7°C – 37.9°C
額溫35°C – 37°C
肛溫36.8°C – 37.7°C
口溫35.5°C – 37.4°C (通常不適用於新生兒)
背溫35°C – 37°C (非標準測量方式)
腋溫36.6°C – 37.5°C

耳溫計和額溫計提供了快速且非侵入性的測量選項,適合經常檢查新生兒的體溫。然而,它們的準確度可能受到使用方法或周圍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肛溫測量被認為是最準確的,但它可能對新生兒造成一定的不適。了解這些不同方法的正常體溫範圍,可以幫助您更準確地監測您寶寶的健康狀況。特別是在您懷疑有體溫異常時,這些信息將顯得尤為重要。

新生兒體溫測量技巧

耳溫

耳溫測量是通過在嬰兒的耳道中放置溫度計來進行的。使用時,輕輕拉開嬰兒的耳朵,將溫度計小心插入耳道,確保溫度計指尖與耳道壁保持貼合。這種方法快速且對嬰兒幾乎無不適感。

額溫

額溫測量使用的是紅外線額溫槍。將溫度槍輕輕放在嬰兒的額頭上,避免施加壓力。額溫槍可以快速地提供溫度讀數,但應確保嬰兒的額頭乾燥且未受外部熱源影響。

肛溫

肛溫測量是將溫度計輕輕插入嬰兒的肛門。這是最準確的體溫測量方式,但也是最侵入性的。在進行測量前,請使用水溶性潤滑劑在溫度計的尖端上塗抹薄薄一層,以減少嬰兒的不適。

口溫

口溫測量通常不適用於新生兒,因為他們無法保持溫度計在口中的正確位置。此方法通常適用於年齡較大的兒童。

背溫

背溫測量不是一種標準的體溫測量方法。在臨床環境中很少使用,也不推薦用於家庭環境中測量新生兒體溫。

這些測量技巧可以幫助家長更準確地監測新生兒的體溫,從而在出現異常時及時採取適當的行動。

頻繁監測的重要性

對新生兒進行頻繁的體溫監測尤為重要,因為新生兒的溫度調節系統尚未成熟,使他們更容易受到溫度波動的影響。定期檢查體溫有助於早期識別潛在的健康問題,如感染或環境適應困難。此外,溫度的異常變化可能是唯一的疾病徵兆,特別是在嬰兒無法表達不適的情況下。因此,建議家長養成定期測量新生兒體溫的習慣,並記錄溫度讀數,以便在訪問醫療專業人員時提供詳細的健康信息。這種主動的健康監測方式對於確保新生兒的健康和安全至關重要。

新生兒體溫異常的6個關鍵徵兆

第一徵兆:不尋常的體溫升高

辨識高體溫的徵兆

辨識新生兒體溫異常升高的徵兆對於及時識別和處理健康問題至關重要。高體溫往往是身體試圖對抗感染的自然反應。新生兒體溫超過正常範圍時,他們可能顯得比平時更加煩躁或嗜睡,且可能會出現食慾下降的情況。此外,嬰兒的皮膚可能看起來發紅且觸感熱烘烘。在發現這些徵兆時,家長應立即測量嬰兒的體溫,並根據讀數及嬰兒的整體狀況,考慮尋求醫療專業意見。對於新生兒來說,即使是輕微的體溫升高也可能是需要關注的健康指標。

高體溫的潛在健康風險

新生兒的不尋常體溫升高可能伴隨著一系列潛在的健康風險。高體溫,特別是當超過38°C(100.4°F)時,這樣的體溫升高可能是由於各種原因,比如:

感染:新生兒可能正在體驗像尿路感染或呼吸道感染這樣的病症。在新生兒中,即使是輕微的感染也可能迅速惡化,需要立即醫療注意。

脫水:如果新生兒沒有得到足夠的液體補給,體溫可能會升高。這種情況可以通過提供適量的母乳或配方奶來緩解。

熱傷害:在炎熱的環境中或由於過度包裹,新生兒可能會過熱,導致體溫升高。在這種情況下,調整房間溫度和減少衣物可以幫助降低嬰兒的體溫。

這些例子說明了新生兒體溫升高可能指示的一些潛在健康問題,並強調了在發現這些徵兆時尋求專業醫療幫助的重要性。

初步應對和降溫方法

當新生兒出現不尋常的體溫升高時,家長可以採取以下更詳細的步驟來初步應對並嘗試降低體溫:

調整環境溫度:確保房間不過熱且有良好的空氣流通。使用風扇或開窗可以幫助調節室內溫度,但避免直接對準嬰兒。

適當的著裝:如果嬰兒穿戴太多,輕輕脫去多餘的衣物。適當的穿著可以幫助調節體溫,但應避免讓嬰兒感到寒冷。

提供充足液體:保持嬰兒充分水化非常重要,定時給予母乳或配方奶,以幫助調節體溫。

涼水擦拭:使用溫和的涼水輕輕擦拭嬰兒的皮膚,尤其是頸部、腋下和腹股溝等區域。避免使用冰冷的水,以免引起嬰兒的不適。

觀察與記錄:持續監測嬰兒的體溫和其他症狀,並記錄下來,這對於醫生評估嬰兒的狀況非常有幫助。

尋求專業醫療幫助:如果體溫持續升高或有其他令人擔憂的症狀(如嗜睡、食慾不振、哭鬧不安),應立即聯繫醫生或帶嬰兒去就醫。

這些步驟可以幫助緩解新生兒的高體溫,但重要的是要識別何時需要專業的醫療干預。

新生兒體溫異常的6個關鍵徵兆

第二徵兆:體溫異常下降的警告

低體溫的識別與原因

新生兒低體溫是指核心(直腸)體溫低於或等於35°C。這種狀態不僅意味著體溫異常下降,還可能伴隨著體表冰冷和反應低下的特徵。新生兒體溫調節機能不成熟,使得他們對環境溫度的變化特別敏感。低體溫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長時間暴露在寒冷環境中、不足的衣物保暖、出生後立即曝露於低溫環境,或是潛在的健康問題,如感染。低體溫在新生兒中是一種嚴重狀態,需要立即醫療注意,因為它可能導致代謝率下降、氧氣消耗增加和其他併發症,這對新生兒的健康構成威脅。因此,確保新生兒在適當的溫度下護理和觀察,對其健康至關重要。

低體溫的健康後果

新生兒體溫異常下降至低於正常範圍,即低體溫,對其健康可能產生一系列嚴重後果。首先,低體溫會增加代謝需求,使得新生兒為了保持體溫而消耗更多能量。這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和能量儲備的減少,特別是在母乳或配方奶攝入不足的情況下。其次,低體溫可能降低新生兒的免疫反應能力,使其更容易受到感染。此外,持續的低體溫也可能影響心血管系統,導致心率下降和血壓降低,這可能進一步影響器官的氧合和功能。因此,及時識別並處理新生兒的低體溫狀況對其整體健康和發展至關重要。

舉例來說,假設一位新生兒的體溫降至34°C,這種低體溫狀態可能導致以下後果:

能量消耗增加:為了保持體溫,新生兒可能會加速燃燒能量儲備,這可能導致快速消瘦和營養不良。

免疫力下降:低體溫可能削弱新生兒的免疫系統,使其更容易感染細菌或病毒。

心血管影響:持續的低體溫可能對心臟功能產生壓力,導致心率和血壓降低,影響全身器官的血液供應和氧氣輸送。

這些例子顯示了新生兒低體溫可能帶來的多方面健康風險,強調了及時發現並處理低體溫的重要性。

即時提溫的步驟

當新生兒出現體溫異常下降時,迅速且安全地提升體溫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關鍵步驟:

增加保暖:立即為嬰兒增加適當的衣物或使用保暖毯,但要避免過度包裹導致嬰兒過熱。

皮膚對皮膚接觸:將嬰兒放在父母的胸口進行皮膚對皮膚的接觸,這有助於透過體溫傳導增加嬰兒的體溫。

保持環境溫暖:確保房間溫暖舒適,避免涼風直接吹向嬰兒。

定期檢查體溫:使用溫度計定期檢查嬰兒的體溫,確保其穩定在正常範圍內。

舉例來說,如果一位新生兒的體溫測量為34.5°C,家長可以立即用保暖毯包裹嬰兒,並將嬰兒放置於自己胸口進行皮膚對皮膚的接觸,同時關閉窗戶確保房間溫暖。每隔一段時間使用溫度計檢查體溫,直到體溫恢復至正常範圍。在進行這些步驟的同時,應該與醫療專業人員保持聯繫,以確保嬰兒的安全和健康。

istockphoto 526982227 612x612 1

第三徵兆:持續的體溫波動

識別異常體溫波動

新生兒的體溫波動在某種程度上是正常的,但當這些波動變得異常頻繁或劇烈時,它可能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健康警示。識別異常的體溫波動包括觀察體溫在短時間內的顯著變化,例如,如果新生兒的體溫在幾小時內從正常範圍升高到發熱,然後又迅速降回正常,或者體溫持續在正常和異常之間波動。

舉例來說,一個新生兒在上午的體溫可能是37.2°C(正常範圍),但在下午突然升至38.5°C(發熱),接著又在晚上降回37.0°C。這樣的波動可能暗示著潛在的健康問題,如感染反應,或者體溫調節系統的不穩定。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應與醫療專業人員聯繫,進行進一步的評估和治療。

波動體溫的潛在原因

新生兒持續的體溫波動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其中一個常見原因是體溫調節系統的不成熟,尤其在剛出生的新生兒中,這可能導致體溫不穩定。其他可能的原因包括:

感染:細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導致新生兒體溫忽高忽低,作為身體對抗感染的一部分。

環境變化:房間溫度的波動或衣物的不適當調節也可能影響新生兒的體溫。

進食與消化:進食後的消化過程有時也會導致體溫暫時升高。

舉例說明,如果一個新生兒在一天中多次經歷從正常範圍到輕微發熱再回到正常範圍的體溫變化,並且這種情況伴隨著環境溫度變化或剛進食後發生,這可能暗示著其體溫調節系統還在適應外部條件。然而,如果這種波動伴隨著其他症狀,如不安、哭鬧或食慾不振,則可能需要醫療專業人員的進一步評估。

應對策略與監控建議

面對新生兒的持續體溫波動,家長和照護者應採取積極的監控和應對策略。首先,建立一個定期測量體溫的日程,特別是在觀察到任何異常波動後。使用準確的溫度計,並在同一時間段進行測量,以便準確跟踪體溫的變化。

其次,記錄體溫讀數以及任何可能與體溫變化相關的因素,例如環境變化、進食時間和嬰兒的活動水平。這些資訊對於評估體溫變化的模式和原因非常有幫助。

最後,如果體溫波動持續存在或伴隨其他症狀,應及時與醫療專業人員溝通,提供詳細的體溫記錄和相關情況,以便進一步評估和指導。

第四徵兆:行為和活動水平的變化

行為變化與體溫異常的關聯

新生兒的行為和活動水平的顯著變化往往與體溫異常相關。例如,當新生兒出現發熱時,他們可能變得更加煩躁、哭鬧或難以安撫。相反地,低體溫可能導致新生兒顯得特別嗜睡或反應遲鈍。這些行為變化可以作為體溫異常的早期警示信號,提示家長或照護者進行進一步的觀察和措施。

舉例來說,如果一個通常活潑好動的新生兒突然變得不愛動,並且體溫測量顯示略低於正常範圍,這可能是低體溫的徵兆,需要進一步的關注和應對。在這種情況下,及時測量體溫,並根據體溫讀數採取適當的溫暖措施或尋求醫療幫助是非常重要的。

活動水平的觀察重點

觀察新生兒的活動水平變化是識別體溫異常的一個關鍵方面。正常情況下,新生兒會有一定的活動周期,包括醒著時的活動、睡眠時間以及進食。任何從這些正常行為模式的顯著偏離都應被視為潛在的警示信號。例如,如果一個通常活躍的新生兒突然變得過度嗜睡或反應緩慢,這可能表明體溫異常,特別是如果伴隨著體溫計測值的下降。相反地,過度煩躁和哭鬧也可能是發熱的徵兆。因此,仔細觀察這些行為變化,並與體溫讀數相關聯,是早期識別和應對體溫異常的重要步驟。

與體溫異常相關的安撫技巧

如果一個新生兒由於發熱而變得煩躁不安,父母可以嘗試以下安撫技巧:將嬰兒輕輕擁抱在懷裡,同時輕輕搖晃或拍拍背部,這有助於安撫嬰兒並傳遞安全感。同時,保持房間溫暖但不過熱,減少噪音和強光,為嬰兒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如果嬰兒顯示出想要進食的跡象,及時哺乳或提供配方奶,因為進食有時也能幫助安撫嬰兒。這些措施結合定期的體溫監測,有助於緩解由於體溫異常導致的不適。

第五徵兆:飲食與睡眠模式的改變

體溫異常對食慾的影響

當新生兒出現體溫異常時,他們的食慾可能會受到顯著影響。在發熱的情況下,由於身體的不適感和增加的能量消耗,嬰兒可能會表現出較少的對食物的興趣。他們可能會在進食時表現出煩躁,或者整體進食量減少。相反地,當體溫過低時,由於能量的儲存和保持體溫的需要,嬰兒可能會更加昏睡,這可能導致他們錯過正常的進食時間或不願意進食。例如,一個通常每四小時進食的嬰兒可能在體溫異常時跳過幾次進食或表現出對進食的不感興趣。這些變化應該被視為尋求醫療幫助的指標,特別是如果伴隨著體溫變化或其他症狀。

睡眠模式變化與警示信號

新生兒的睡眠模式變化可能是體溫異常的細微但重要的指標。發熱可能導致嬰兒睡得更淺、更不安穩,甚至可能出現煩躁和哭鬧,使得他們難以持續睡眠。例如,一個通常能夠連續睡幾個小時的嬰兒,在發熱時可能會頻繁醒來,顯示出明顯的不適。相反地,低體溫可能使嬰兒過度嗜睡,導致他們在平常應該醒著的時間內持續睡眠。例如,一個通常每三至四小時醒來一次的嬰兒可能在低體溫的影響下,持續睡眠超過這個時間段。這些睡眠模式的改變,特別是如果與其他體溫異常的徵兆相結合時,應該引起家長的關注並可能需要尋求醫療意見。

維持健康飲食與睡眠的策略

為了維持新生兒在體溫異常時的健康飲食與睡眠,家長可以採取以下更細節的策略:

調整進食頻率與量:如果新生兒食慾減退,可以嘗試縮短哺乳或進食的間隔時間,並提供較小量的食物。這有助於確保嬰兒攝入足夠營養,同時避免過度負擔。

優化睡眠環境:保持嬰兒房間的溫度適中,使用適當的床上用品。避免噪音和強光,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

定期監測與記錄:記錄嬰兒的進食和睡眠模式,並密切關注任何變化。這有助於及時發現問題並尋求適當的解決方案。

例如,如果新生兒在發熱期間表現出食慾不振和睡眠問題,家長可以每兩小時輕輕喚醒嬰兒進行喂養,並在夜間使用較暗的燈光和輕柔的聲音來安撫嬰兒,幫助其更好地入睡。

istockphoto 1489523572 612x612 1

第六徵兆:皮膚顏色和質感的變化

識別皮膚變化的徵兆

識別新生兒皮膚變化的細節包括觀察皮膚顏色、溫度、濕度和彈性。蒼白或灰暗的皮膚可能表示血液循環不足,而紅潤的皮膚可能是過熱或發熱的跡象。黃疸,即皮膚和眼白呈現黃色,可能指示著肝臟功能異常。乾燥的皮膚可能意味著脫水,而皮膚上的紅斑或疹子可能是感染的跡象。例如,若一個新生兒的皮膚從正常狀態突然變得乾燥,或出現異常紅斑,這可能提示需要進一步醫療評估,尤其是當伴隨其他症狀如發熱或行為改變時。

皮膚變化的可能原因

新生兒皮膚顏色和質感的變化可能由以下幾種原因引起:

血液循環問題:蒼白或灰暗的皮膚可能指示血液循環不足,尤其是在手腳。

溫度調節問題:皮膚過熱或泛紅可能是由於環境溫度過高或發熱引起。

新生兒黃疸:皮膚和眼白的黃色可能是肝臟功能不成熟,導致膽紅素累積。

脫水:乾燥的皮膚可能是脫水的跡象。

皮膚狀況:皮疹、斑點或其他異常可能是皮膚感染或敏感反應的徵兆。

例如,如果一個新生兒的手腳出現蒼白,同時哭聲微弱,可能是血液循環不足的跡象,需要立即醫療評估。另外,如果皮膚忽然出現紅斑,特別是伴隨著發熱,則可能是感染的跡象,也應尋求醫療幫助。

當皮膚變化時的應對措施

當新生兒的皮膚出現顏色或質感的變化時,家長應採取適當的應對措施。首先,對於蒼白或灰暗的皮膚,應確保嬰兒暖和且舒適,避免寒冷環境。對於皮膚泛紅或過熱,應調節房間溫度,避免過度包裹嬰兒。若出現黃疸,需及時就醫進行評估,因為這可能需要專業治療。若皮膚乾燥,應確保嬰兒得到充足的液體補充。對於皮疹或斑點,避免使用刺激性的皮膚產品,並尋求醫療意見。例如,如果一個新生兒出現皮疹且伴隨著發熱,家長應立即帶其就醫進行進一步評估。

急救與處理:面對新生兒體溫異常的即時行動

初步急救措施與處理

當面對新生兒體溫異常時,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初步急救措施:

對於發熱

  • 輕薄的衣物:減少衣物以幫助散熱。
  • 涼爽的環境:保持房間涼爽並通風。
  • 溫水擦拭:使用溫水輕輕擦拭嬰兒的身體,特別是腋下和頸部。

對於低體溫

  • 增加保暖:使用溫暖的毯子包裹嬰兒,並確保房間溫暖。
  • 皮膚對皮膚接觸:直接皮膚接觸可以幫助嬰兒保溫。
  • 避免急劇升溫:應逐步增溫,避免過熱。

在所有情況下,緊密監測嬰兒的狀態並及時與醫療專業人員聯繫以獲得進一步指導至關重要。例如,如果新生兒的體溫持續異常,應立即尋求醫療幫助。

當體溫異常時的安全措施

在面對新生兒體溫異常時採取的安全措施應包括:

溫度控制:確保使用溫和的方法來調節體溫,如逐漸增減衣物,並避免急劇的溫度變化。

準確監測:使用準確的溫度計定期檢測嬰兒體溫,並記錄下來以便追蹤。

避免過度處理:避免使用極端的溫度調節方法,如冰水浴或過度加熱。

溫和操作:在進行任何身體接觸時,動作應溫柔,以減少對嬰兒的壓力。

例如,如果新生兒的體溫輕微升高,可以選擇減少一層衣物而非直接進行涼水擦拭,並保持觀察,如情況惡化則及時尋求醫療幫助。

選擇何時尋求專業幫助

在決定何時尋求專業幫助時,家長應留意以下幾點:

持續的體溫異常:如果新生兒的體溫持續異常(體溫超過38°C(100.4°F)或低於36.5°C(97.7°F)),無論是過高或過低,且家庭護理措施無法改善狀況。

伴隨的症狀:如嬰兒伴有持續哭鬧、煩躁、嗜睡、拒食或其他不尋常的行為。

突發的皮膚變化:如皮膚出現蒼白、灰暗、黃疸、紅斑或皮疹。

例如,如果嬰兒體溫持續高於38°C,且伴有持續哭鬧或拒食等症狀,家長應立即尋求醫生的幫助。

預防措施:避免新生兒體溫異常的策略

日常護理與溫度管理

為了有效預防新生兒體溫異常,家長可以採取以下更細節的日常護理和溫度管理措施:

室溫調節:保持穩定適宜的室內溫度,避免過熱或過冷。夏天使用風扇或空調,冬天保持溫暖。

適當著裝:根據室溫調整嬰兒的衣物,涼爽時增加衣物,熱時減少。

避免直接暴露於極端環境:避免將嬰兒長時間暴露在強烈陽光下或寒冷環境中。

定期監測體溫:使用準確的溫度計定期檢查嬰兒體溫。

例如,如果一個家庭住在熱帶氣候中,他們應該確保嬰兒穿著輕薄透氣的衣物,並在最熱的時候保持室內涼爽。

定期健康檢查的重要性

定期健康檢查對於新生兒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它們不僅幫助醫生監測嬰兒的整體發展和健康狀況,還能及早識別潛在的問題,包括那些可能影響體溫調節的問題。這些檢查通常包括體重、身長的測量,以及對嬰兒反應、皮膚狀態和呼吸的評估。例如,如果在例行檢查中發現嬰兒的體重增長緩慢,這可能是營養不足或其他健康問題的跡象,這些問題有時可能與體溫調節困難相關。定期與醫生溝通,確保遵循所有建議的預防措施,是確保新生兒健康成長的重要部分。

istockphoto 669509152 612x612 1

常見FAQ:關於新生兒體溫異常的疑問解答

新生兒正常體溫是多少?

新生兒的正常體溫範圍約為36.5°C至37.5°C(肛溫)。然而,新生兒的體溫可能會因為多種因素輕微波動,例如被過度包裹、處於炎熱環境、強烈哭泣或活動後。值得注意的是,體溫的測量方式也會影響讀數,例如肛溫測量通常提供最準確的體溫讀數。因此,在評估新生兒的體溫時,應考慮這些因素,並在必要時尋求專業醫療意見。

例如,假設一個新生兒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中休息後,其肛溫測量為36.7°C,這在正常體溫範圍內。然而,如果在嬰兒經歷一段強烈哭鬧或在較暖的房間中待了一段時間後,體溫可能升高到37.4°C。這樣的輕微波動通常是正常的,但如果體溫持續高於或低於正常範圍,則應尋求醫療意見。

如何判斷新生兒太熱?

要更詳細地判斷新生兒是否過熱,可注意以下幾點:

身體觸摸:感覺嬰兒的胸部、背部或腹部。如果這些區域感覺過熱,可能是過熱的徵兆。

出汗:嬰兒如果在沒有明顯活動的情況下出汗,尤其是頭部或頸背,這可能表明過熱。

皮膚顏色:臉部泛紅也可能是過熱的跡象。

行為改變:過熱的嬰兒可能表現出不安、煩躁或哭鬧。

例如,如果在一個溫暖的房間內,嬰兒穿著多層衣物且被包裹在厚毯子裡,並出現上述徵兆,則應減少衣物層數,並調節房間溫度,以確保嬰兒不會過熱。

嬰兒37度算發燒嗎?

新生兒的體溫是否算發燒,取決於測量方法和其他症狀。例如:

肛溫:如果肛溫超過37.5°C,通常被認為是發燒。

腋下溫度:腋下溫度通常比肛溫低,因此37°C的腋下溫度一般不被視為發燒。

耳溫或額溫:這些方法的讀數略高於37°C可能仍屬正常範圍,特別是如果沒有其他症狀。

如果嬰兒體溫略高,且伴隨其他症狀,如持續哭鬧或食慾減退,則應尋求醫療建議。

想知道更多有關新生兒的資訊嗎?…

善用你的LINE智能聊天助手!!

加入好友
L gainfriends 2dbarcodes BW 9
Index